北港義民廟的成立,主要起於清領時期中南部兩件重大的抗官民變事件,其一發生於乾隆五十一年至五十三年(1786~1788)的「林爽文事件」;其二為發生於清咸豐、同治年間的「戴潮春事件」。

乾隆五十二年北港地區為免於抗清兵勇與盜賊的侵擾,組成「義民團」(相傳有一百零八名壯丁勇士參與,並帶有一隻勇猛忠犬),然於多次戰役之後,終因陷於詭計全體罹難,其後福康安渡海平定亂事,乾隆五十三年此一抗清民變全部弭平,北港地區並獲清政府御頒「旌義」金匾,以表揚鄉勇助官禦亂的事蹟,同年六月北港仕紳倡議將義民遺骸合葬瓦棺,並建立「旌義亭」,明訂義民罹難之日為年度祭辰,以資奉祀。

同治元年(1862)起事的「戴潮春事件」中,北港紳民義勇再度協助官方,除維護本地家鄉安全防務,更隨清軍赴嘉義退敵解圍。此事件平定之後,計有三十六名本地義勇死於戰役,於是合祀於乾隆五十三年所建之旌義亭中。

同治二年(1863)因黃玉琮敬獻石雕香爐,上書「義民公」字樣,於是「義民廟」之稱呼逐漸取代舊有之「旌義亭」。

雲林縣北港鎮旌義街20號

71953495_506750966544292_5009486507858198528_o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雄愛拍廟會 的頭像
    雄愛拍廟會

    雄愛拍廟會的部落格

    雄愛拍廟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